【關於長出自我】
昨天在跟督導討論個案的自我概念時
剛好聊到如何陪伴個案長出真正的自我
騎車回家時
一直對剛剛的對話非常有感
K是一位高三學生
父親是一位小心翼翼且權威的工程師
母親是一位深怕孩子受傷且溫柔的家庭主婦
K從小到大都是父母眼中的乖小孩
然而卻在最近開始沒有動力了
於是K就在導師的轉介到輔導室
上述的故事在校園中很常見
而且這一爆往往都在高三爆XD
如果用後現代且短期的策略
可能採用的方向是拆除框架、看見亮點並重新賦能
過去我也一直覺得是這樣做
然而隨著自己同時接受治療與督導的過程中
我漸漸感受到上述的作法
與其說是介入
到不如說是提供一個安全環境
因為個案回到現實生活中的壓力與拼命想要符合他人期待
才是讓個案想要無力的原因
於是我也抱著這樣的疑問進入到督導討論中
我發現這其實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是我們並沒有要去改變個案的無力感
也沒有要個案長出新的力量
但是如果我們給予一個安全基地
陪伴個案看見優勢與資源的話
他就有機會度過難關並且也有機會經驗到一個不一樣的矯正經驗
說到底其實短期後現代的方向是對的
而且在校園中也是很好用的
因為至少我們可以Hold住個案
讓他順利把學測考完
給學校、教師、家長一個交代
然而這段過程我卻一直覺得哪裡不對勁的
因為我不覺得真正的改變是這樣的
對我來說真正的改變是來自於自主性的選擇
而不是危機性的度過
當然如果沒有度過危機
是沒有辦法產生自我選擇的
後來在跟督導討論過程中
我發現在青少年階段其實能夠做到危機性的度過就很厲害了
只是同時我也在自己身上看到
危機性的度過並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
因為真正的改變需要擁有的是在關係中的完整自我
怎麼說呢?
因為一個人的自我終究是空虛且自我安慰的
例如:
我想要成為一個被他人羨慕的人
我想要成為一個每天都很快樂的人
我想要成為一個有錢的人
不是說上述的想要不行
而是
如果我們繼續接著上述的句子
問一句
然後呢?
如果只是單純想要滿足自我的人
通常都無法繼續接下去
因為這類型人的內在是空洞的
回到前面的故事
那K到底該如何才有機會產生真正的改變
我想當有一天
當K不會因為在乎要符合他人的期望時
而開始願意做一些自己真正在乎且有興趣的目標時
K才有機會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
慢慢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最終成為一名自我滿意的樣子吧
當然最後的最後
是身為大人的我們願不願意接納那個看似無力且想要自暴自棄的K
參考資料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Counselor/photos/a.125285389391373/337038438216066/
參考資料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Counselor/photos/a.125285389391373/3370384382160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